(物联网学院 祝志磊)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指引下,物联网学院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于11月21日下午成功举办了以“思政铸魂:让专业课程‘活’起来”为主题的课程思政集体教研活动,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活动伊始,毛敏芹副院长深度解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紧密结合物联网学院专业特色,为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明方向。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育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且将课程思政贯穿课堂教学建设始终。
艾甜芳老师以《数字色彩构成》课程为例,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宝贵经验。她通过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传统艺术及主旋律作品中的思政元素,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走入文化场景、亲身感受艺术魅力、动手体验创作过程等,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使课程充满活力与内涵。

舒万畅老师在分享《物联网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心得时表示,要将更多“中国身影”与“思政元素”融入教材与教学之中。例如,以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替代教材中的美国骋笔厂系统,将北斗发展战略、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历程以及北斗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毛敏芹再次以《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为范例,展示如何以大数据技术专业标准、岗位需求及“居家养老”案例为切入点,在学生项目实践过程中,如春风化雨般渗透思政元素。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字社会责任感,助力他们成长为兼具社会关爱、技术伦理意识、自主创新能力与科技兴国情怀的新质劳动者。

活动尾声,张节兰院长总结发言,鼓励全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深入思考课程思政建设,强化实践探索,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在教学能力比赛与立项等活动中,秉持宁缺毋滥原则,积极打造高质量高水平成果。她强调,要依据不同课程的独特性、思维模式与价值导向,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
此次课程思政教研活动的开展,使物联网学院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建设意义、目标与思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今后课程思政元素的精准融入提供了清晰规划。活动的成功举办,犹如强劲引擎,有力推动了物联网学院的整体建设与长远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